本试卷共5道题,请任选4道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每题25分,满分100分。若作答题目数量超过4道,则以试卷中顺序在前的4道题赋分,第5题不给分。
特别说明:本套试卷由贝考网校高级审计师教研组提供,更高质量的考前试卷请联系客服人员选购。
第一题(本题25分)
一、资料
2025年3月,审计组对某国有企业高科集团2024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高科集团是一家快速成长的软件开发与服务企业,于2023年初上市。有关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获取了高科集团近三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并与软件行业的平均指标进行了对比,见表1和表2。
表1 高科集团近三年主要财务数据单位:万元
项目 |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营业收入 | 35,500 | 25,100 | 16,800 |
营业成本 | 11,200 | 7,800 | 5,200 |
研发费用 | 12,500 | 8,100 | 4,500 |
销售费用 | 7,100 | 4,900 | 3,100 |
净利润 | 1,850 | 2,150 | 2,200 |
应收账款 | 15,600 | 8,900 | 4,200 |
合同负债 | 8,900 | 5,200 | 2,100 |
表2 高科集团与行业均值对比(2024年)
指标 | 高科集团 | 行业均值 |
销售毛利率 | 68.45% | 65.20% |
净利润率 | 5.21% | 11.50% |
研发费用占收入比 | 35.21% | 22.80%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161天 | 95天 |
2、高科集团的主要业务模式是向客户提供为期三年的“软件授权+云服务+技术支持”的捆绑式解决方案。客户通常在合同开始时支付30%的款项,剩余款项在服务期内分年支付。公司在合同签订时一次性确认全部合同金额为营业收入。
3、2024年,高科集团为拓展人工智能(AI)业务,以8,000万元现金收购了初创企业“智能算法公司”100%的股权。收购日,智能算法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500万元,其核心资产是一项正在研发中的AI算法技术。高科集团管理层认为该项技术将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因此确认了2,500万元的商誉。截至2024年末,该AI算法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产生收入。
4、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了解到,高科集团为激励研发团队,将部分核心研发人员的工资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科目,2024年度共计800万元。公司管理层解释称,这些支出将形成未来的核心技术,理应资本化。
二、要求
(一)根据“资料1”和“资料2”,请指出高科集团在经营和财务方面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根据“资料2”,请指出高科集团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审计人员应采取哪些审计程序核实其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根据“资料3”,请指出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并说明应采取哪些审计程序来评估商誉是否存在减值风险。
(四)根据“资料4”,请判断高科集团对研发人员工资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第二题(本题25分)
一、资料
2025年6月,审计署派出审计组,对中央企业K科技集团(以下简称“K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周某2020年1月任职以来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开展审计。有关情况和资料如下:
1、K集团为突破某项“卡脖子”核心技术,于2021年启动了“利剑”芯片研发项目,预算投入20亿元。该项目由董事长周某亲自挂帅。在项目立项的董事会上,尽管集团总工程师和部分外部专家提示该技术路线风险极高、成功率不足10%,但周某认为“必须不计成本,敢于冒险”,并最终推动董事会以微弱多数票通过了该项目。截至2024年底,项目已投入18亿元,但因关键技术无法突破而宣告失败,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
2、2022年,K集团下属投资子公司以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M公司。该项收购由周某力主推动,并在集团党组会上获得通过。审计发现,收购前的尽职调查由一家与M公司原有股东关系密切的咨询公司进行,其出具的报告夸大了M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收购后,由于文化和管理方式冲突,M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在一年内几乎全部离职,公司陷入瘫痪,K集团对该项投资已计提大额减值准备。
3、为了完成国资委下达的年度利润考核指标,K集团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将部分应予费用化的研发支出(如研发人员的常规培训费、办公费等)共计3.5亿元予以资本化处理,虚增了当期利润。该会计处理方式由集团总会计师提出,经集团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周某作为董事长、党委书记,在会议纪要上圈阅“同意”。
4、审计期间,审计组发现K集团的内部审计部门曾对“利剑”芯片研发项目进行过专项审计,并指出了项目管理混乱、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但该报告仅提交给了董事长周某,未在集团内部公开,相关问题也未得到整改。当审计组要求提供该内审报告时,K集团办公室以“内部资料,涉及核心机密”为由拒绝提供。
二、要求
(一)根据“资料1”,请指出董事长周某应承担何种责任,并说明理由。
(二)根据“资料2”,请指出K集团在收购M公司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周某应承担何种责任。
(三)根据“资料3”,请指出K集团在财务报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周某对此应承担何种责任。
(四)根据“资料4”,请指出审计组应采取的审计措施。
第三题(本题25分)
一、资料
2025年4月,审计机关派出审计组,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TL集团”(以下简称“集团”)2024年度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集团业务涵盖房地产开发、精密制造、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审计中发现如下情况:
1、审计组在对子公司“TL地产”负责的“滨江国际中心”项目进行审查时发现,该项目原定总投资为8亿元,但截至2024年末,实际已投入资金11.5亿元,严重超预算。经查阅资料,集团制度明确规定,超过原定预算10%的追加投资,必须上报集团投资决策委员会审批。但TL地产总经理为“加快项目进度”,特别授予项目经理王某“全权处理项目现场事宜”的权限,包括批准单笔金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工程变更和款项支付。审计人员发现,多笔大额工程变更均由王某一人签字批准,未经公司总工程师或财务总监的会签,也未上报集团审批。
2、审计组在对子公司“TL精密”的销售与收款循环进行测试时发现:
(1)该子公司的出纳员李某,不仅负责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同时还负责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由其在月末独立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完成后直接归档,无须他人复核。
(2) 该子公司的销售部经理,拥有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审批客户赊销额度、以及批准销售退回并开具贷项通知单(用于冲减应收账款)三项权力。审计发现,该公司2024年有几笔针对大客户的销售退回处理,金额巨大,但仓库并无相应的退货入库记录。
3、“TL国贸”从事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为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公司章程允许其开展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集团的风险管理政策要求,各子公司应建立独立的风险监控岗位,每日盯市并设定严格的止损线。审计发现,TL国贸并未设立独立的风险监控岗,期货交易的风险评估、日常监控和报告均由交易部自行完成。2024年第三季度,由于市场剧烈波动,一名高级交易员的持仓亏损已远超内部不成文的“止损线”,但交易部负责人为博反弹,未及时上报并强行平仓,最终导致该笔交易实际亏损高达3500万元,对公司当期利润造成重大影响。
4、审计组审阅了TL集团总部的内部审计相关资料,发现:
(1)集团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由集团总会计师兼任。
(2)2024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在制定时,遗漏了对子公司“TL地产”重大投资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及对“TL国贸”期货交易业务风险控制的专项审计。
(3)审计组查阅了2023年的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及报告,发现内部审计曾明确指出“TL精密”出纳岗位职责存在严重缺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但在本次审计中,发现该问题依旧存在,集团管理层并未对该缺陷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问责。
二、要求
(一)根据“资料1”,请指出“TL地产”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根据“资料2”,请指出“TL精密”在资金管理和销售收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三)根据“资料3”,请指出“TL国贸”在期货交易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实其期货交易业务的真实性和潜在亏损,请指出审计人员应采取的审计措施。
(四)根据“资料4”,请对TL集团的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题(本题25分)
一、资料
2025年4月,某省审计厅派出审计组,对K省文化和旅游厅(以下简称“文旅厅”)2024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有关情况如下:
1、文旅厅负责管理一项“全省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开发”专项资金。2023年和2024年,该项目预算均为5000万元。2023年项目实际支出3200万元,年末结转1800万元。2024年,文旅厅在上年存在大额结转的情况下,仍按5000万元全额申请预算并获批。截至2024年底,该专项资金累计结转资金达4000万元,滞留在文旅厅及下属单位账户。
2、2024年10月,文旅厅在A市某温泉度假村(非定点会议场所)举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会议费预算为20万元。为规避监管,文旅厅与下属的省博物馆联合发文,将部分参会人员及费用拆分至省博物馆名下。最终,文旅厅账面列支会议费19.8万元,省博物馆从其事业收入中列支了15万元用于支付温泉度假村的餐饮和住宿费。
3、审计发现,文旅厅长期无偿使用由本地龙头旅游企业——山水集团提供的一辆豪华商务车,用于接待重要客人。该车辆2024年发生的运行维护及司机费用共计12万元,全部由山水集团承担,未在文旅厅账务中反映。
4、“历史文化名村保护”项目的绩效目标之一是“完成20个古村落核心建筑的修缮,带动项目村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文旅厅提交的绩效自评报告显示该目标全面完成。但审计延伸发现,部分村落的修缮仅为外墙粉刷,未达到保护要求;而旅游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附近开通了高速公路,与项目实施的关联性不足。
二、要求
(一)根据“资料1”,请指出K省文旅厅在专项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根据“资料2”,请指出K省文旅厅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审计人员应进一步采取的审计措施。
(三)根据“资料3”,请指出K省文旅厅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审计人员应进一步采取的审计措施。
(四)根据“资料4”,请指出K省文旅厅对“历史文化名村保护”项目开展的绩效自评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五题(本题25分)
一、资料
2025年2月,H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该市重点工程——智慧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枢纽项目”)进行跟踪审计。该项目总投资概算约40亿元,由市政府授权的国有独资平台公司——H市交通投资集团(以下简称“H交投”)作为政府方出资代表,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审计中发现以下情况:
1、2024年5月,H交投在未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审批的情况下,基于一份由其自行委托某咨询公司编制的《项目合作框架建议》,与大型科技企业S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将S公司列为“唯一意向合作伙伴”。2024年10月,项目正式公开招标,招标文件中的多项核心技术参数与S公司的专利技术高度吻合,且要求投标人必须具有10个以上智慧城市项目的成功实施经验。最终,仅有包括S公司在内的3家企业参与投标,S公司顺利中标,并与H交投合资成立了项目公司。
2、项目于2025年4月开工。施工过程中,项目公司以“技术迭代优化”为由,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重大变更,增加了全息投影导航、无人机行李运送等功能,导致项目投资预估增加8亿元。该变更仅由项目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未向市发改委等上级主管部门报批。此外,审计人员发现,“在建工程”科目中列支了2500万元的“前期技术研发费”,经核实,该笔费用为S公司在投标前为开发相关专利技术所发生的支出。
3、根据PPP合同,政府方负责提供土地并完成“三通一平”。H交投为加快进度,与某拆迁公司签订了包干合同,合同价1.5亿元。但审计发现,实际拆迁过程中因部分居民补偿诉求未得到满足,导致部分土地交付延迟了6个月,拆迁公司以此为由向H交投提出800万元的费用索赔,H交投予以支付。
4、审计组在检查监理日志时发现,监理工程师曾多次记录枢纽项目的数据中心基础工程存在钢筋绑扎不规范、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足等问题,并下发了整改通知。但审计组未在后续记录中找到有关整改结果的复核确认意见。项目公司的现场负责人解释称,为了赶工期,采取了一些“变通”措施,但保证结构安全。
二、要求
(一)根据“资料1”,请指出H交投在项目招标和合作伙伴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二)根据“资料2”,请指出项目投资控制和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根据“资料3”,请指出H交投向拆迁公司支付的800万元索赔费用是否合理,审计人员应进一步关注的内容。
(四)根据“资料4”,对于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线索,请指出审计人员应采取的进一步审计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贝考网校,查看模拟试卷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