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特别风险的判定
风险是否属于舞弊风险;
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关;
交易的复杂程度;
风险是否设计重大的关联方交易;
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
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
2、特别风险的处理
(1)仅实施细节测试
(2)实施细节测试+实质性分析程序
(3)实施控制测试+细节测试
(4)实施控制测试+实质性分析程序
(5)实施控制测试+细节测试+实质性分析程序
(三)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1、针对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审计过程中保持充足的职业怀疑;
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专家
提供更多的督导
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2、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审计方案的选择:
1、以实质性程序为主
2、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结合
